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2022年4月11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教学知识与教学职业不断变化的特征》报告提到:“具备高资质与能力的教师”是确保教育体系公平有效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和水平提升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同期待。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各种形式的培训。那么,当下教师培训面临哪些问题?一线教师对教师培训有什么样的期待?智识教育研究院发起了一次问卷调研,填写对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5万名教育者参与了本次调研,一线教师占比86.63%。
教师培训现状调研主要结果
一、教师学习的三大主要动力:解决问题、成长需要和兴趣驱动
激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要素有哪些?在本次调研结果中,占比最高的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自我专业成长的需要”,分别为84.8%和84.56%,其中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需要”需求最大,20年以上教龄教师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首要需求。超过一半的受访教师认为“感兴趣的内容”是自己参加培训的最大动力。而“完成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是教师参加培训的重要外在约束。
相反,阻碍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调查显示,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时间冲突”和“缺乏自主权”。
56.66%的受访教师认为“没有时间”这一因素阻碍了自己参加学习,主要表现为目前教师的工作繁杂,占据了大量时间精力,另外则是很多培训安排没有考虑调配教师上课、备课和兼任其他角色的时间,有时一边工作一边参与,甚至还会面临多个培训同时进行的情况。
教师培训的自主权受限也是重要因素。因为目前绝大部分培训是自上而下安排的,对此,36.22%的教师反映,参加的培训和自己的需求不对口;20.08%的老师因为过去不好的学习体验影响了后续的学习热情;38.17%的受访教师表示“单位没有安排到我”,36.04%的受访教师表示“没有经费支持”,因此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培训项目。
二、学习方式:讲座、观课仍是主体,混合式学习成新趋势
87.72%的教师在问卷中表示,他们接触到的学习方式以“专家讲座”为主,79.49%的教师参加过“观课议课/课例研修”,只有大约1/3的教师能够有机会到其他学校参观考察,而跟岗研修、个性化指导的占比不到20%。
聚焦到“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一话题,43.81%的教师表示喜欢“同伴互助”的学习模式,让拥有不同背景、观点和经历的人们,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彼此分享自己的思想,形成多样化的观点。49.32%的教师认为“任务驱动”方式更能激发学习动力,喜欢体验式、参与式、做中学的学习模式。
同时,近几年受疫情和工学矛盾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触线上学习。线上学习时间灵活、可反复回放,打破了培训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有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在一定意义上,也能更低成本覆盖到更多人群。在经费紧张和线下聚集有限制条件的时候,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策略。
但是,教师也提到线上学习的短板:1.学习效果更多取决于参与者的学习主动性,如果学习者内驱力不足,容易“流于形式”;2.更适合理论学习和信息传递,线上学习互动受限,且对实操性的项目还存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学习内容:贴合需求、学以致用、自主选取的内容最受欢迎
80.71%的教师认为好的学习内容“需要和实际需求高度匹配”、“培训后能够学以致用”。
从“目前一线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的表达文本中,我们分析出这些高频词汇——“提高学生成绩方法和措施”、“教材”、“信息技术”、“磨课”、“新的学习方式”,希望多一些“分体系、分类分层”、“教师心理”、“小学科”等培训课程内容。
另外,还有72.87%的受访教师认为,好的培训要“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能学以致用”,69.8%的教师认为课程要兼具专业性和可听性。“纯理论教授”因为过于抽象,被大部分教师认为“最不接地气”。
四、学习体验: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制造需求
“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是教师学习的首要需要。此外,学习能够满足教师在情绪和关系领域的其他诉求,也是教师学习的在意点,比如“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方式”、“能调节老师的心理健康,帮助负面情绪释放”、“能够扩展朋友圈”是调研结果中的高频词,透露出教师对于“被关注、被看见”的强烈需求。
再往下走,能够帮助教师“制造需求”,激发“专业的二次成长”,促进“全人发展和身心完整”,让他们有意愿去探索周遭的世界,不断的改变和成长,也是参训教师的“意外之喜”。
相反,教师学习中不愉快的体验主要出现在:重复性培训占比重、单一的教学方式、内容和需求不匹配、收获感和价值感不大、形式化考核资料多、过分注重检查笔记、缺乏自主权,作业形式主义严重、培训时间和工作冲突大……这些因素都在阻碍着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需要主管部门予以关注。
五、教师的学习期待:培训系统化+个性化
在对“教师的培训期待”进行相关文本分析时,我们发现培训“不系统”是教师表达的最多的词汇,具体表现为:在不同培训场次反复培训同一内容;培训内容之间缺乏关联;“蜻蜓点水式”培训居多,长期系统成长培训较少;训后跟踪反馈几乎没有……
原因在于很多地区的培训,是由主管部门的各个科室提需求,再由培训组织单位执行,这样容易出现各个科室提出的需求都是基于某单一视角,没有整合梳理,最终出现了大量交叉重复。因此,“系统”的前提是区域教育部门要有专业的人士对培训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在执行中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通过大数据记录教师的学习状况,避免培训资源浪费。同时,也建议给老师一些自主选学的权利,定制个性化成长的路径。
这个暑期有哪些教师培训可以选择
课程设置:新课标解读+名师备课指导。【共享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名师备课室】分年级指导备课与课例赏析(点击图片获取课程安排表) 课程设置:以课例解读课标,深度沉浸式研修。问题驱动,视频解析,专题指导,深度互动,沉浸体验(点击图片获取课程安排表) 专家名师: 王 蔷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刘兆义 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课程设置: 时间 内容 执教 模块 7月20日 报告:新课程、新标准、新实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王 蔷 课标解读 7月21日 课例:三年级unit5 toys 王 闽 课例展示 7月22日 课例:四年级外研社《多维阅读》第五级Smoke Jumpers Help 秦 楠 7月23日 英语课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 刘兆义 核心素养 课程设置:解读新课标+思辨性阅读教学+儿童诗教课+快乐读书吧教学+绘本阅读教学+文字书阅读教学+阅读课程分享(点击图片获取课程安排表) 1.培训关键词:双减政策、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2.培训形式:参观校园文化、观摩特色课堂、聆听办学理念、互动交流心得; 3.全程任务驱动、深度参与、思维碰撞。 让我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假期吧! 快乐暑假,成长无限! 识别二维码,即可报名 如需如需咨询更多活动优惠 了解更多活动详情 可添加助教老师微信详询 报名成功后,助教老师将会与您电话联系,请耐心等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