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为您免费提供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儿童阅读课程识字写字教学等相关信息发布和最新资讯,敬请关注!
全国服务热线:400-063-7288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阅读课程

打破舒适圈 让成长成为教师阅读的持续动力

日期:2025-02-11   阅读:305
打破舒适圈 让成长成为教师阅读的持续动力


图片


图片


教师读书,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甚至有时是无解。“一群叫别人读书的人,自己不读书”,这句话流传甚广,虽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但是,我们想过没有,教师(相信只是一部分)为什么不读书?“没空(时间)”大概是一个普遍性的回答。又有人说,重要的事情总有空,女生约男生“撸串”,男生大概率不会说“没空”。如此看来,“没空”也只是个伪命题。


不过,有责任心的医生是要经常看书的,还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因为有太多疑难杂症等着自己,况且,“一刀”下去,生死攸关。那么,同样是专业岗位的教师,是不是我们的专业性被人为降低了?是不是对教育的“疑难杂症”总是选择“放弃治疗”?又或者是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而总是延迟性到来的原因?


假如教师这个职业像医生一样,专业性要求再高一点,让教师总是有“本领恐慌”,也就是说,向内打破教师教学工作三部曲:“家长买卷,学生做卷,老师讲卷”的“舒适圈”,逼他们走出来“原创”,是不是能激发教师读书的内驱力?大家知道,华为的成功在于团队的学习力,学习力从哪里来?任正非是这样警示的:“华为距离倒闭的时间永远只有15天。”


其实,教师不读书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其危险性丝毫不比医生不读书低。不读书,会因此而更固执,甚至偏执,这对于教育,对于一个创新型组织来说是极其可怕的。教育领域的急功近利,往往不仅源于考试的指挥棒,更潜藏着老师们对生命敬畏的缺失与“政绩观”的扭曲。


那天,无意之中读到作家张辛欣一段话,立即被共情了。她写道:“当无名的恐惧袭来的时候,我坐在角落,双手举着书,这是我抵挡恐惧的姿势,眼前的字是最近的挡箭牌,是白日梦从噩梦飞起的无数洞穴。”


图片


图片


关于教师阅读读什么,我觉得教师的“主动选择”逻辑还是要基于问题,基于内心深处的不安。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颁行,“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成为这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而“大单元教学”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认知坎,从单篇到单元,再到大单元,这不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一场学习的深刻革命。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是不同的,但作为学校组织,群体性的不安大概就是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了。


厦门市新教育学校成立于2021年9月,“构筑理想课堂”是我校系统变革的“城墙垛口”,也是学校的发展战略。过去3年,我和伙伴们始终沉浸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2022年4月以来,我们满脑子都是“新课程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不能进入学习设计,不能进入学习实践,只是惰性的“词”而已。作为教学领导者,我深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危害,这种不安感驱使我和团队必须追根溯源,以求得学术上的通透和实践中的安心。


当下,关于“大单元”,一线教师大部分在观望。有时,我们常常会被无知和偏见所蒙蔽,被概念化和模式化,被埋在无意识之下。


其实,认识了就不会轻易赞美,也不会轻易批评。3年来,我们锚定这个专题,围绕“大单元教学”进行周边知识的学习。请允许我不厌其烦地罗列出我们所阅读的一系列书籍:《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简明学习理论》《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活在课堂里》《新课程关键词》《大概念教学15讲》《大观念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以学习为中心教学设计新思维》《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等等。


图片


图片


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怎么读也很关键。坦白而言,我向来反对囫囵吞枣式的“海量阅读”。我始终推崇“读书五步闭环”法,即读、思、述、写、行。


听过一个故事,美国有个儿童在大人问如何读书的问题时,他的回答十分有趣,“读书,还不简单。打开书本,读呗!”我参访过国内一家阅读推广中心,他们的主题词是“读了,再说”。


第一步“读”最简单。当然,也免不了万事开头难。我校教师是每年共读4本书,每学期、寒暑假各一本。我把这叫作难点分解,每周一万字,身无压力。当然,也有人会“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共读是需要精读的,尽管阅读时伴随着恐惧与不安,但仍能享受相对自由的阅读方式。例如,采用互文比读法,在研读《新课程关键词》时,可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群文阅读,相互参照,加深理解;再如,随心跳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就跳读到“逆向设计”的章节;第三,反复研读,把这些著作当作工具书,有困惑的时候查一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二步“思”也很关键。共读的书一般是需要精读的,甚至要在每一句话上停下来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说对吗”“还可以怎么样”······“批注”这时候就诞生了。读书时的微表情经常暴露了你是否在思考,莞尔一笑、心领神会、皱紧眉头、拍案而起、击掌叫妙······读书的高光时刻就在于你的忘乎所以。


第三步是“思”之后的“述”。大家可能都听过“费曼学习法”,也知道“反刍学习法”,就是一种口述。共读的意义还在于一段时间内,大家会有共同的话题,也能从别人的片言只语中,获得收获或者是继续阅读的渴望。我校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时,第一个环节就是“阅读5分钟分享”,全体教师会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分享。当然,也常会有“教师读书分享会(沙龙)”等形式。


第四步“写”,又开始直击教师的痛处了。很多学校习惯读完后写千字文的读后感,而这恐怕又要招来“天下读后感一大抄”,AI时代的教师更无压力,关键词找得好还能无限接近原创。


我们的做法是教研室会布置一道驱动型问题。例如,2024年暑假共读《新课程关键词》后,我们的读后感作业是“用你自己的一个教学设计,分析如何使用关键词”。这样的“写”,恐怕就不单纯是读书内容的概括,而是一种深度学习的运用了。


图片


图片


到第五步“行”,很多人可能就停滞了。读书的最高境界,恰如梭罗所云,按书中所示去行动,就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将认知性学习转化为实践性学习,知行合一。知与行本为一体,没有实践的阅读总是空中楼阁。新的认知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儿童阅读课程研究中心发起2025年教师阅读学习共同体,旨在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搭建一个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线上共读+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在阅读童书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儿童阅读的特点和需求,掌握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共同体活动也为教师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交流机会,让教师们在相互学习和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探索阅读教学的新路径,为学生的阅读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而这一切,就是把教师拽出舒适圈,让读书成为自觉,让实践检验读书,让成长成为教师阅读的持续动力。


图片


(一)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力

  • 深入阅读13本优质童书,掌握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 学会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选择合适的整本书阅读材料;

  • 如何设计合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

  •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 如何评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和反馈;


这些能力的提升,助力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个人的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拓宽教学视野和思路

  • 在共读和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们将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童书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学习他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困惑,相互启发和借鉴,形成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教学思路。

(三)促进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

  • 活动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成果和专业素养的平台,在分享和交流中增强自信,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

  • 全程参与共读+研讨活动的教师,每次研讨在线时长>1小时,将颁发儿童阅读种子教师证书(初级)。

    共同体学习会员,是一个全方位的阅读成长平台,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专业的教学指导,还为老师们创造了一个共同学习和成长的社区。老师们可以在阅读中找到精神的慰藉,提升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转变。

欢迎老师您的加入

开启整本书阅读成长之旅

让阅读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片



👉2025年东南教科院会员单位中小学教师发展培训项目正式发布

👇👇👇

图片



来源:本站 | 日期:2025-02-11

相关标签:东南教科院,儿童阅读,基础教育课程研发,整本书阅读,教师阅读

上一篇:推荐:2025小学生寒假阅读书单(1-6年级教材配套)

下一篇:班级共读丨1-6年级领读计划出炉,共赴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