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文本分类教学·文学作品》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等著的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书,全书共分八章,分别是“文体分类的教学理解”“诗词教学设计”“散文教学设计”“小说教学设计”“寓言教学设计”“童话教学设计”“神话教学设计”“戏剧教学设计”。每章既有理论性的教学设计要领指导,又有实践性的课例设计展示及教学实录评析,对一线教师颇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薛法根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市吴江区组块教学研究室主任、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致力于语文组块教学研究,主张“为发展言语智能而教”,形成了“清简、厚实、睿智”的教学风格。承担国家教育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关联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BHA120048),研究成果先后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出版《为言语智能而教》《现在开始上课》《做大写的教师》《薛法根教阅读》《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等专著。本书为“薛法根组块教学江阴工作站”研究成果。
目录
第一章文体分类的教学理解/
第一节文体分类的重新审视/
第二节文体特征及价值定位/
第三节分类教学的设计要义/
第四节教学范式及课例解读/
第二章诗歌教学设计/
第一节文体特征/
第二节教学价值/
第三节设计要领/
第四节设计课例/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诗歌单元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单元练习设计/
第五节课例评析/
《清平乐 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三章散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文体特征/
第二节价值分析/
第三节设计要领/
第四节设计课例/
《夹竹桃》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第五节实录评析/
《匆匆》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四章小说教学设计/
第一节文体特征/
第二节价值分析/
第三节设计要领/
第四节设计课例/
《爱之链》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外公是棵樱桃树》教学设计/
第五节实录评析/
《少年王冕》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五章寓言教学设计/
第一节文体特征/
第二节价值分析/
第三节设计要领/
第四节设计课例/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第五节实录评析/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六章童话教学设计/ 第一节文体特征/
第二节价值分析/
第三节设计要领/
第四节设计课例/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五节实录评析/
《猴子种果树》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七章神话教学设计/
第一节文体特征/
第二节价值分析/
第三节设计要领/
第四节设计课例/
《九色鹿》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设计/
第五节实录评析/
《哪吒闹海》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八章戏剧教学设计/
第一节文体特征/
第二节价值分析/
第三节设计要领/
第四节设计课例/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参考书目/
后记一起才能走更远/
精彩书摘
按照文体类型重组的单元课文,并非随意堆砌的,而需要根据其教学功能形成一定的结构。每篇课文应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界定其教学功用,以此形成单元课文的功能性结构。经典的课文,往往是某类文体的代表作,可以作为“范例”,侧重于“积累”。教学中以诵读为主要形式,必要时教师以示范性阅读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结合课文阅读了解文体常识及相应的阅读态度与方式,获得对文体的整体感知。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荷花》,在这一单元中堪称状物类记叙文的典范之作,其中对荷花三种姿态的描述与观赏荷花时的想象,都值得品读记诵,化作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养料。难读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关键点上体现文体阅读的特征,可以作为“样本”,侧重于“教学”。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主要方式,教师根据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关键点、疑难处,组织由浅入深的学习活动,如讨论、追问、归纳等,指导学生发现文体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增强文体意识。简单的课文,一般可以作为“习题”,侧重于“练习”。教学中可以围绕课文设计相应的读写练习,用以学生的自读自练,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范例”、“样本”、“练习”,这样的功能结构呈现出阶梯式的阅读能力发展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自信心。
按照文体类型重组的单元,课文之间因主题内容的异同,形成不同的关联结构。一种是单篇组合式结构:同一文体单元内的单篇课文,主题内容各不相同,处于单一形式的组合,如上述第二单元的4篇课文,虽然都属于事件类记叙文,但是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也有的单元,文体相同,人文主题也相同,处于复合形式的组合,如上述第五单元的科普童话,3篇课文都是写事物的特点及功用的。另一种是单篇连续式结构:同一文体的几篇课文,都出自一部作品或者出自一个作家,这样的单元为主题性文体阅读单元。单篇课文可以作为阅读整部作品或同一作家系列作品的一个“引子”。比如《三打白骨精》可以作为阅读《西游记》的引子,从这一篇故事中把握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人物类型化”的阅读特征;再如《伊索寓言》,教材中的三则寓言,可以作为阅读《伊索寓言》的“例子”,从这三篇寓言中把握伊索寓言“故事+道理”的结构模式。
当然,同一文体下的单元课文,可以就其一个侧面来教,将课文都看作是“例文”。比如按照“人物的对话”、“故事的反复结构”等进行重点教学,以形成新的单元结构。不管什么样的单元结构,都应该指向学生的文体读写能力发展。
来源:本站 | 日期:2017-06-15
上一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作者:陆恕
下一篇:文本分类教学·实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