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由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儿童阅读课程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9期儿童阅读种子教师高级研修班(福州站)在福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正式召开,本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统编语文教科书主编之一的崔峦先生在活动上的讲座节选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接下来将发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的系列文章,敬请密切关注! 思辨,简单地说就是思考、分辨、辨析。 为什么要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且把它作为发展型任务群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两大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要想发展语言,必须同步发展思维。 因为在《中庸》中就有“博学之,审向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关于学习的名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提问、明辨。可以说,学、问、思、辨、行,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原创的教学思想。思辨让阅读更深刻,让表达更严谨,让学习者更聪明。 因为谨慎地思考,明白地辨析,是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普遍规律。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杜威认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途径,就是把学生置身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 遗憾的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感性轻理性,重形象轻抽象,重感悟轻分析,重感觉轻求证的思维方式,长期影响着我国的母语教育,限制了学习者的思维发展。因此,发展思维的学习内容必须进入语文课程,以纠正语文课程教学轻视思维训练之偏。 特别是在呼唤创新人才,以促使我国的科技创新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语文课程与教学必须加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任务是什么? 一是学习有思考地阅读,通过比较、推断、质疑、分析等方式,梳理观点、落实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学习和运用思考的方法。 二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三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该群的目标、任务,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阅读,学习思维方法;通过表达(说和写)培养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的表达力;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就小学的三个学段来说—— 低年级:①在发展形象思维的同时,阅读有趣的短文,就感兴趣的内容和文字,说出自己的看法。②大胆提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乐于说出自己的发现、感受、想法、理由。③能比较文字所叙述的事实的不同。(如《曹冲称象》中,哪种称象的办法好?)。④能根据事实,作出简单的判断(是非、好坏、善恶、美丑)。 中年级:①能依据事实和细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②结合阅读,了解叙述中的逻辑关联,学习分析、质疑、提向等方法。③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文章脉络和表达的道理。④记录、整理、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思考。 高年级:①分析论据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②结合阅读与生活实例,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③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述科学发现、发明的过程;运用猜想、推断、验证等思维方法,还原文本中人物的思维过程。④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更多精彩内容,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统编教材为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奠定了基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设计与实施建议 本次活动特设现场实录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在线课程 ▼▼▼ - END - 东南曾老师/ 编辑▐ 东南周老师/ 图片▐ ▶福利赠书 | 薛法根、崔峦最新力作《越读越优秀》出版发行一周年 ▶好课推荐丨教好“快乐读书吧”,让整本书阅读更有效(44本书课堂展示+课件) ▶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好课我上”课例征集活动进行中,在等全国展示的你! ▶基于新课标视角 · 聚焦单元整体备课丨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名师备课室来啦!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