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21届同上一节课活动——2024年秋季
观课评课
没想到在教研中,第一次看到3Dthree.js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清晰直观,让人印象深刻。高手!来自长沙市的林阿龙老师用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实验课,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整堂课,笑声不断,台上的学生,台下的老师,都被林老师深深的迷住了……意犹未尽,不舍得下课。这是一节很哇塞,让人不断惊喜,打破传统模式的创新数学课,所有人都被林老师的机智幽默吸引。坐旁边的女老师不断感慨,难怪喜欢男老师……这次收获太大了,没想到课还可以这样上。
3D技术在学习空间图形这一块,大有可为,虽然新课改的这堂课很难上,但是林老师利用3D图形360度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整堂课,学生的吸收和输出情况,都非常给力。
——南山外国语深汕西中心学校 欧阳茜
朱德江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课堂轻松愉快,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佩服朱老师融入学生的智慧。
朱德江老师创设情境,足球比赛前“抛硬币”决定发球方是否公平合理?为什么各小组“抛硬币“得到的数据不一样?用什么来说明运动员投篮水平高?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数据、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来说明:为什么不确定的事能用这些百分数表示?结合数据分析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百分数能表示随机现象。
整节课旨在践行学更好的数学,更好地学数学的教育理念,切实落实核心目标进行大概念教学。
02 第20届同上一节课活动——2024年春季 观课评课 李老师的课直接呈现本节课课题,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你有好奇的问题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从“编码是什么?”,显示生活中的编码,让孩子猜编码在哪见过,有了编码的概貌,尤其是数学书的条形码,让孩子感受到编码离我们那么近。 “编码有什么用?”通过两组简单编码可以得到对应的信息,让孩子感知到编码中蕴含了数学信息,进一步研究身份证上的秘密。研究了编码的准确、简洁性。 “编码的应用与创造”让孩子先阅读题目,提取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创造编码。 “生活中的编码”再次回到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还有许多编码值得我们研究。 最后以“有学习,才有创造;有研究,才有创造;研究是最好的学习”,将这节课延伸到生活中,深入到学生的心理。 这节课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应用于生活中。 ——西安浐灞三小 党杜鹃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周老师和高老师的课让同作为一位执教四年级的教师的我收获颇丰。 对于相遇问题这一类数学问题,学生往往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阅读理解困难:相遇问题文字表述往往给学生造成不少困难;2.数量关系复杂:相遇问题的变式让这一类题型的难度不断上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被复杂信息以及数量关系往往“整的”不知所措;3.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了这一题不会那一题。等等问题… 在周老师和高老师的课中,个人认为课堂最大的特点在于总结归纳,一以贯之,和昨天罗鸣亮老师的理念不谋而合,一节好课落点在于知识点,个人认为属中下乘,落点在于知识之后的学习能力,方属上乘,学生通过这个知识点获得了学习能力,得到了思维提升,数学课从来不在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落实,而在于未来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个理念之下,上述所说的相遇问题的这几个问题不攻自破,也让老师和学生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题孩子们或迟或早肯定会做能做,但是这样的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中不做渗透,不给学生机会去培养和训练,可能真的就错过了。周老师和高老师的落点值得深思,这样的课应当落到每一位教师的日常中去。 03 第19届同上一节课活动——2023年秋季 观课评课 ✅观夏永立、高雅老师《什么是周长》有感 夏永立老师课前先问学生:周长是什么?通过学生自己说既引发了学生自主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到现阶段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水平。整节课很少使用PPT,选用的教具和学具都是学生身边常用物品,让学生更真切地感知周长究竟是什么。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本节课的主题“什么是周长”,每个环节结束后都会再次询问学生周长到底是什么?从而一步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知。 高雅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明了,环节紧凑,整节课老师娓娓道来和学生边谈话,边互动,不知不觉中就将什么什么是周长,怎么量周长等问题解决了。教学过程前后呼应,以蚂蚁比赛开始,以蚂蚁比赛结束,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合作默契! 两位老师同上一节课,却让我们有了有了不同的收获,大家受益匪浅! ——丛台区育华小学 刘晓阳 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曾老师的循循善诱,看到了小刘老师与同学们的深度融入合作探究。老师们的课堂上都渗透了“模块化、项目式”的教育理念,老师们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世界。 今天精彩的数学课,植的不仅仅是树,是在播撒数学思维的种子。建的不仅仅是模,是在塑造数学思维的格局。谢谢名师启迪智慧的火花,在我们心中埋下热爱数学教育的培根铸魂的火种! 04 第18届同上一节课活动——2023年春季 观课评课 ✅观贲友林、官兴老师《生活中的比》有感 公开课常态化,越具真实性这是我们所喜见的,今天两位老师的课都以一种常态课呈现。 贲老师从谈话入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化做上课的学习资料,这样的课堂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也是积具动态生成的“活”特色,从大量的例子中分析出比的意义——相差关系、倍数关系、对应关系,最后再提取出关系二字来总结比是什么,课终留知,把比的意义分析的很透彻! 官老师从图的放缩探究来展开教学,借助比、数、算来联系比与除法,进而区分比与除法,在此我困惑环节中的“比”是比照格子,是否会影响学生对比的理解呢?或者换句话来说是否会对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比”产生负迁移? 课堂结尾的拓展环节,介绍了很多有趣的比,丰富了内容!扎实了课堂! ——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 刘艳林 教育是一种以生命带动生命、用智慧启迪智慧的精神活动。一个优秀的教师未必能成为一个思想家,但首先要愿意和主动地去做一个思想者。从刘占双老师的这节课中可以看就是这样一种老师。 刘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算三部曲,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中寻找出圆柱和圆锥体积间的内在联系。把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得到两个不同的圆柱,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再把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得到两个不同的圆柱,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大胆放手让学生探讨体积比较的计算方法,抽取经验,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刘老师巧妙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系统复习了重难点题目。 根据课堂现实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可以看出刘老师再根据学情量体裁衣。 整节课刘老师都非常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课例传递了高效课堂的构建经验,这就是名师的风范👍 以上为23、24年4届活动花絮回顾 及部分参会老师评课议课 2025年春季小学数学全国名师 “同上一节课”观摩交流活动 5月15-19日将在深圳举办 欢迎各位老师与会学习 - END - 东南曾老师/ 编辑▐ 东南周老师/ 图片▐ 推荐阅读 ▶好课上新丨特级教师蒋军晶名师课例合集(6节名师课例+4场专题报告)
来源:本站 | 日期: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