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类大量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互联网与儿童文学阅读的深度融合,能够更有力地支持儿童文学阅读。基于网络儿童文学阅读研究,依托甘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一起阅读”平台开展儿童文学阅读研究活动。两年来,通过开展扎实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获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儿童文阅读 ; 教学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时期的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儿童文学的特点与儿童的年龄特征是相对应的,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以全阅读作为小学生的阅读材料,为教师走入儿童内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钥匙。网络,就是“网络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创造新的行业生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在教育领域,“网络”理念与模式的影响逐渐扩大,引起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视。
互联网与儿童阅读的深度融合,能够更有力地支持儿童阅读,为孩子们迎来阅读的春天。我们基于网络儿童文学阅读研究,依托全阅读研究活动,积极开展儿童阅读课题研究,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二、研究内容与策略
(一)把握课外阅读现状,探寻有效阅读途径。
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我班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儿童阅读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并以此为研究切入口,探究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阅读材料及方法,探寻基于互联网+的儿童阅读的有效途径。
1.制定阅读目标,提出阅读要求。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结合本课题研究,把课外阅读目标细化为表格形式,便于对照操作。课外阅读目标从情感态度、能力方法、内容范围和阅读数量四个方面细分标准,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设定。
2.精选阅读内容,丰富阅读载体。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做法有:(1)掌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趋向,筛选确定不同学段儿童文学的阅读书目,依照学生学段不同推荐书籍;(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推荐书籍;(3)推荐《语文课程标准》附录篇目。
3.开设阅读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我班每周都开设了一节阅读课,这些常规化课程设置充分保证了儿童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4.加强阅读指导,构建教学模式。为了使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我将读书活动落实在课堂教学上,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构建有效的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如,推介式教学基本模式是“引入故事——精彩再现——制造悬念——推荐书籍”等。
(二)创新阅读指导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儿童阅读推广过程中,我总结开发出很多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策略,促进学生快乐阅读,有力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入開展。
1.亲子阅读。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每两周教师向全班同学推荐一本书,让学生带回家和父母一起阅读,读后班内交流心得,回家告诉父母成果。
2.读想画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并根据阅读内容开展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的再创作趣味活动。
3.读写结合。让学生从课外书上任意挑选词语,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等,然后鼓励学生用这些词编写课外读过的故事。
4.批注式阅读。从中年级开始,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随时在书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真正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
(三)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每学期,结合学校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1.同读一本书,我校每学期都购置一批图书进行一起阅读活动,语文老师在班级举行“同读一本书”的漂流活动,然后学生们进行读书分享交流。
2.每天一诗,即各班每天的早自习、课前预备时间,请小干部带领大家朗诵一首诗。
3.举行“两会”,即故事会和成语会。
4.五分钟交流,即每节课前抽五分钟进行读书交流,学生轮流上台介绍读书收获。
5.举办“三赛”,即速读赛、朗诵赛、童话化装表演赛。
6.展评笔记,即学生经常写读书笔记,班级里定期展评。
7.自办手抄报,学生在办报中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教师对学生办的手抄报张贴展览。
(四)建立阅读评价机制,促进阅读研究开展。
结合传统阅读评价方法,融入网络评价理念与方式,探索创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促进了阅读研究活动的开展。开展评选活动,满足成就动机。每学期我们都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评选,满足师生们的成就动机。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儿童阅读研究活动,我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培养与提升,“书香家庭”建设有声有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