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贲友林认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的课堂。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生已有知识和观念作为新教学的起点,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建构的机会,即教的路子要遵从学的路子。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要做好哪些角色? 学为中心的课堂,要重视学情分析,而有意识地倾听是个好办法。 学为中心的课堂,并不是只要学而忽略教,而是让教更多地支持学,通过更高水平的教促进更深度的学。 一是支持并促进学生在具体学科内容层面的理解走向深入。例如,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学生的互动可能停留在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推导过程,但教师的介入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为什么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 二是支持并促进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这样的教学中,不仅教师看见了学生的学习,学生也看见了自己的学习,认识到“原来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还可以怎样想、怎样做”。 反思,让教师“看得见”自己的教与学。 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进一步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去不断认识:学生在哪儿?去哪儿?如何去那儿?怎么知道学生是否到达那儿?教师要反思“学生的能动学习活动是否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要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教是否真正支持、促进学生的学”。 看见学,也看见教,有助于教师走出迷思,远离教学套路,谨慎地对待学生的学习。 由东南教科院联合特级教师贲友林举办的 数学新课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实施专题研修班 自10月开班至今好评如潮! 参加学习的老师不禁感叹“受益匪浅” 以下截取了部分精彩片段 《找规律》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开始,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对口令”活动,看似简单的环节,却是“曲调未成心先动”。素朴的活动,轻轻推开了学生的思维之窗,“规律”之痕已在不经意间印烙在学生的心间。没有奢华的言语,却在一个小小的序曲活动中有效达成了两个目标:一是完成了对规律认识的起步,孕伏了“规律本无形,只需用心悟”的思想,凸显了“找”规律这个核心要领;二是达成了学生经验知识向数学知识的序列转化与递进,并以此为引线,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心理学认为:“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数点子图已经演变成了“观察方法”,这是学生基于对“规律”的自我解读之上进行的。这时他们对“规律”的认识还是浅表的、不甚清晰的,在边画边说中规律顺应着学生的思考,思、辨、研、磨,让学生用朴素的,基于自己原生态认识的语言,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规律是不同的。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不仅如此 在线直播的评论区也非常热闹 一起来看看吧! 学员连麦互动,与贲老师交流教学智慧 错过的老师不要怕,研修班报名正在进行中 快和贲老师一起学习吧! 名师简介: 贲友林,小学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教育视界》数学教学版执行主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第三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2001年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获一等奖;2012年应邀在全国小学数学第15届年会上执教观摩课。先后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报刊上发表文章700多篇,著有《此岸与彼岸》,《此岸与彼岸2》,《现场与背后》《贲友林与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10年来,致力于研究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先后应邀到全国30个省市上课、讲学。 课程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上周课程报名后即可学习 回放有效期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