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王文丽老师用回顾课例互动的方式给我们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指导,群策群力之后,总结整理出了十多种策略。在即将结束时,她告诉我们百学不如一练。说得再好,学得再认真,可是不去马上试一试,是永远也上不好整本书阅读课的。她还嘱咐我们要像《明锣移山》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接下来,我们就分年级各自到指定的教室,学员们一番讨论之后,决定设计一节《给孩子的散文》的导读课。于是,我们就按照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流程,开始设计本节课导读课的目标,重难点。我们在设置目标的时候,根据薛法根老师提出的"一课一得", 避免让这节导读课流程太多,内容太繁杂。另外,正如吴忠豪老师所说阅读课一定要让孩子有读的时间,所以我们这节导读课在时间上也考虑到了不能满堂讲,不能四十分钟都填得满满的。我们的只设置两个目标,一个重点就是敫起阅读本书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目标明确了,一切就明朗了。接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达成目标就好了。面对这本不容易读的《给孩子的散文》,原本牛哨南瓜开不了头的状态,可是大家-起讨论,一 起行动,一个小时就呈现出了大致的模样。再经过王文丽老师亲临指导我们反复修改,这-节《给孩子的散文》整本书导读课就非常完整了,甚至连后面的推进课和分享课的雏形也出来了。这就是凡事做就有方法,不做就有千万种理由,而“难是最常用的理由。对学生而言打开一本厚厚的书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我们当老师的要引着孩子打开一本书,我们也是畏难的。我们苦于没有经验,没有觉得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害怕自己做了,但是没有效果. : ..总之,就是找了很多操作的困难,而没有真正行动起来。可是,在儿童阅读种子教师暑期高级研修班几天的培训之后,我们发现本身不是整本书阅读课很难设计,而是我们畏难不前,甚至逃避,以至于没有努力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张晶老师在跟大家分享《三国演义》这本书的阅读课设计之后,我才发现真正用心和真正做阅读经典的老师是多么的与众不同。首先是他们不怕困难,不怕麻烦。其次,他们会想到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就是他们在行动。之前,我也让孩子们读《三国演义》,可是我没有上过一节导读课,一次推进课,一次分享课,就是为他们购买了《易中天品三国》的光碟,在中午的时候放给他们看。可是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去读这本原著,他们也怕困难。而这次的学习就让我明白了,这个南瓜不好啃,先找一把刀, 再切开来,一点点地啃就好了。
纵使,我们开启“全阅读”的这扇门,荆棘丛生,但是我们手握长刀, 边走边砍,或许会疲倦,或被扎得血肉模糊, 可是我们坚持下去,肯定会一点点地成长。 王文丽老师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是很多。我想这里的成功并不是要得什么奖,评什么优秀,一粒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的成功就是能够向着儿童阅读之路,披荆斩棘,开启儿童阅读之门,领着孩子们走向美丽的阅读世界。而想得再多,再美,看得再多,再久都没有真正行动起来有用,因为百学不如一练。
来自:引爆灵感 QQ空间